近些年来,在国家政策补贴扶持下,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可谓不快。慢慢的变多的汽车厂商拿着国家颁发的新能源“支票”开始加入生产制造新能源汽车的队伍当中去。环境使然,花了钱的人纯电动汽车的青睐程度也在逐日增高。然而,在这新能源汽车繁荣发展的背后,安全事故现状等问题逐步成为汽车行业的新话题,或将阻碍电动汽车的发展和普及。
尤其是近两年来频繁曝出的纯电动汽车自然事件,让我们消费者在选购纯电动汽车时犹豫再三,关于新能源汽车自然,甚至还出现了某新能源品牌汽车停放在拥挤不堪的地下停车场里,周边车位却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那么,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自燃)到底是什么问题导致的呢?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动力系统的革新(动力电池),在动力方面传统汽车相对来说各方面技术都很成熟,因此导致新能源汽车频频自燃的重大原因非常有可能是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问题。
那么,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发生自燃就真的是这么的不可控,难以避免的吗?比亚迪通过刀片电池和针刺测试否定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就目前来说,虽然在2018年国家标准将针刺测试作为非强制项目,不做强制要求,但针刺测试仍是业界公认最严苛,难度最大,最直观有效的测试方法之一。比亚迪通过该测试确定了刀片电池绝对的安全性。
在比亚迪的针刺测试中,一共对刀片电池、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块状电池三款电池进行了对比考量,根据结果得出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在针刺瞬间就产生了剧烈的燃烧,表面温度超过了500摄氏度,而磷酸铁锂块状电池虽无明火产生,但是表面温度达到了200-400摄氏度,并且表面伴随着大量的浓烟,令人担忧。
刀片电池在针刺测试中既没有明火,也没有烟的产生,甚至连表面的温度也没有很高,仅在30-60摄氏度左右,连作为变量的生鸡蛋放在电池上方也没有一点变化的迹象。
刀片电池的诞生,完美的解决了用户在使用新能源汽车时的担忧,把“自燃”这个词语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彻底抹掉。同时,更体现了比亚迪彻底终结新能源汽车安全痛点的决心。在目前一段时间里,多款搭载三元锂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又发生自燃的背景下,刀片电池无疑给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之光。